单元 |
章节 |
序号 |
知识点 |
页码 |
检测目标 |
题型 |
典型题目 |
识记 |
理解 |
掌握 |
运用 |
填空 |
选择 |
判断 |
探究 |
准备单元 投实心球的诀窍 |
准备单元 投实心球的诀窍 |
1 |
根据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投射角度和投射距离之间的关系。每改变一次投射角度,测量并记录一次投射距离,实验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
2 |
|
√ |
|
|
|
|
|
√ |
|
2 |
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包含研究背景(问题与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
3 |
|
√ |
|
|
|
|
|
√ |
|
3 |
3个数据相差都很大,说明实验结果不可靠 |
3 |
|
|
√ |
|
|
|
|
√ |
|
4 |
一般以40°~42°的角度投球投的最远 |
3 |
|
|
√ |
|
√ |
|
|
√ |
|
第一单元 生物的家园 |
1 动物的家园 |
5 |
丹顶鹤经常栖息于沼泽、湖泊、海边滩涂地带,大熊猫生活在茂密的竹林里。 |
5 |
√ |
|
|
|
|
√ |
|
|
|
6 |
丹顶鹤常栖息于沼泽、湖泊、海滩等环境,那里的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繁多,为丹顶鹤提供了必要的食物。而大熊猫爱吃箭竹,需要温润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
6 |
√ |
|
|
|
|
√ |
|
|
|
7 |
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
6 |
|
√ |
|
|
|
√ |
|
|
|
2 金丝猴的家 |
8 |
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7 |
√ |
|
|
|
|
√ |
|
|
|
9 |
可以根据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和生存需求给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新家。 |
7 |
√ |
|
|
|
|
√ |
|
|
|
10 |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需求。 |
7 |
|
√ |
|
|
|
|
√ |
|
|
11 |
金丝猴群栖息于高山密林中,以野果、嫩芽、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它们身上的长毛可御寒。 |
7 |
|
|
|
|
|
√ |
|
|
|
12 |
金丝猴适合生活在高山密林中,那里气候温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食物丰富,为金丝猴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
8 |
√ |
|
|
|
|
|
|
|
|
3 环境变化与动物行为 |
13 |
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白天鹅过冬提供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
9 |
√ |
|
|
|
|
|
|
|
|
14 |
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取食行为,并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 |
10 |
|
√ |
|
|
|
√ |
|
|
|
15 |
北极熊、松鼠、青蛙、果蝇体型在变小。 |
10 |
|
√ |
|
|
|
|
√ |
|
|
16 |
达尔文蛾颜色变黑是为了不被天地发现,说明环境恶化。 |
10 |
|
√ |
|
|
|
|
|
|
|
17 |
湖泊被污染容易引起水域生态富营养化。 |
10 |
|
√ |
|
|
|
|
|
|
|
18 |
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
10 |
|
√ |
|
|
|
|
|
|
|
4 环境与植物 |
19 |
北方适合种植小麦,南方适合种植水稻。 |
11 |
√ |
|
|
|
|
|
|
|
|
20 |
可以通过调查、采访或者查资料的方式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求。 |
11 |
√ |
|
|
|
|
|
|
|
|
21 |
月季、石榴是喜阳植物;龟背竹、文竹、冷杉是喜阴植物。 |
11 |
√ |
|
|
|
|
|
|
|
|
22 |
喜阳植物的角质层能反射阳光。 |
11 |
√ |
|
|
|
|
|
|
|
|
23 |
喜阴植物叶子角质不发达,叶肉细胞和气孔比较少,不能忍受强烈的阳光。 |
11 |
|
√ |
|
|
|
|
|
|
|
24 |
阔叶植物喜阳;针叶植物喜阴。 |
11 |
|
√ |
|
|
|
|
|
|
|
25 |
海拔上升1000米,温度就下降6℃ |
12 |
|
√ |
|
|
|
|
|
|
|
26 |
植物的生长、开花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
12 |
|
|
|
√ |
|
|
|
|
|
27 |
不同的植物通常喜欢生长在温度不同的环境里。热带雨林植物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植物喜欢温度较高的环境,针叶林植物喜欢温度较低的环境,高山草甸植物喜欢寒冷的环境。所以在我国西藏、四川等地的高山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类型植物的现象。 |
12 |
|
|
|
√ |
|
|
|
|
|
28 |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
12 |
|
|
|
√ |
|
|
|
|
|
29 |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
12 |
|
|
|
√ |
|
|
|
|
|
30 |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 |
12 |
|
|
|
√ |
|
|
|
|
|
5 保护生物的家园 |
31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说有生物的家园。 |
13 |
|
√ |
|
|
|
|
|
|
|
32 |
科学论文比口述更系统、更完整、更有条理。 |
13 |
|
√ |
|
|
|
|
|
|
|
33 |
规范的科学论文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
13 |
|
√ |
|
|
|
|
|
|
|
34 |
在阐述自己的成果时可以借助图形、表格、照片等来表达。 |
13 |
√ |
|
|
|
|
|
|
|
|
35 |
科学论文必须具备的“三性”:①科学性。②创造性③实践性 |
14 |
√ |
|
|
|
|
|
|
|
|
36 |
科学小论文最重要的是写出研究成果。 |
14 |
|
√ |
|
|
|
|
|
|
|
37 |
地球为动物、植物和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家园。 |
14 |
|
√ |
|
|
|
|
|
|
|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
1 地球,人类的宝藏 |
38 |
土壤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 |
16 |
|
√ |
|
|
|
|
|
|
|
39 |
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
16 |
√ |
|
|
|
|
|
|
|
|
40 |
能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地球的矿产资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以不同形式为人类提供能源,因此被称为能源矿产。除了能源矿产以外,地球还有风能、水能等各种形式的能源。 |
17 |
|
|
|
√ |
|
|
|
|
|
41 |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
17 |
√ |
|
|
|
|
|
|
|
|
42 |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是18世纪以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
17 |
√ |
|
|
|
|
|
|
|
|
43 |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储存有石油。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 |
17 |
√ |
|
|
|
|
|
|
|
|
44 |
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要比煤、石油少得多,因此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 |
17 |
√ |
|
|
|
|
|
|
|
|
45 |
生物体内含有大量化学能,它们通过燃烧可以放出热量。 |
17 |
√ |
|
|
|
|
|
|
|
|
46 |
生物体作为一种能源被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生物质能成为位于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 |
17 |
|
|
|
√ |
|
|
|
|
|
47 |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铀是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 |
17 |
|
√ |
|
|
|
|
|
|
|
48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能源,地球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不同形式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
17 |
√ |
|
|
|
|
|
|
|
|
49 |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论四个部分组成。 |
18 |
√ |
|
|
|
|
|
|
|
|
2 海洋资源 |
50 |
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
19 |
√ |
|
|
|
|
|
|
|
|
51 |
世界上85%的水产品产于海洋。 |
19 |
√ |
|
|
|
|
|
|
|
|
52 |
海藻的年产量是小麦总量的15倍。 |
19 |
√ |
|
|
|
|
|
|
|
|
53 |
海底不仅储藏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矿产,海水中还蕴藏有大约45亿吨铀,是陆地上已探明的铀矿储量的几千倍,是一个巨大的核能宝库。另外,海水中蕴含的热能、海洋的潮汐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
19 |
√ |
|
|
|
|
|
|
|
|
54 |
海洋中不仅有铁、铝矾土、锰、铜等大量的矿产资源,海水还含有大量的氯、钠、镁、硫、碘、金、镍等物质…… |
19 |
√ |
|
|
|
|
|
|
|
|
55 |
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
20 |
√ |
|
|
|
|
|
|
|
|
56 |
海洋资源的开发一般要比陆地资源的开发更为困难,但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
20 |
|
√ |
|
|
|
|
|
|
|
57 |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从传统的捕捞、交通运输等扩展到工业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医药、科学文化、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 |
20 |
|
√ |
|
|
|
|
|
|
|
58 |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 |
20 |
√ |
|
|
|
|
|
|
|
|
59 |
南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估计石油储量230亿~300亿吨,南海海底还蕴藏有大量的可燃冰。 |
20 |
√ |
|
|
|
|
|
|
|
|
60 |
南海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仅中沙群岛海域就有鱼类约2000种。 |
20 |
|
√ |
|
|
|
|
|
|
|
61 |
南海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海上生命线。 |
20 |
√ |
|
|
|
|
|
|
|
|
62 |
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合有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和非金属。 |
20 |
√ |
|
|
|
|
|
|
|
|
3 太阳与太阳能 |
63 |
月球土壤中含有铁、金、银、铅、锌、铜、锑、铼等矿物颗粒。 |
21 |
√ |
|
|
|
|
|
|
|
|
64 |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太阳光的方式向外辐射巨大的能量。 |
21 |
|
|
√ |
|
|
|
|
|
|
65 |
把房子面向南建造能充分利用太阳的能量,温暖而明亮。 |
21 |
|
|
√ |
|
|
|
|
|
|
66 |
太阳能到达地球后,会通过各种自然过程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源资源。 |
22 |
|
√ |
|
|
|
|
|
|
|
67 |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生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变化才形成的,它们的形成都与太阳能有关。 |
22 |
|
√ |
|
|
|
|
|
|
|
4 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 |
68 |
有些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非常缓慢。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这些资源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
23 |
√ |
|
|
|
|
|
|
|
|
69 |
那些能够通过自然过程以一定的速度再生,从而保持一定蕴藏量的自然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风力资源、水力资源等。 |
23 |
√ |
|
|
|
|
|
|
|
|
70 |
太阳能蕴藏量极其丰富,而且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洁、可再生的能源。 |
24 |
|
√ |
|
|
|
|
|
|
|
71 |
煤炭、石油等能源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不可再生。 |
24 |
|
|
√ |
|
|
|
|
|
|
72 |
地球1小时内吸收的太阳能比全世界1年内使用的能量总和还要多。 |
24 |
√ |
|
|
|
|
|
|
|
|
5 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
73 |
资源的再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25 |
|
√ |
|
|
|
|
|
|
|
74 |
对不可再生资源更要有计划地开采,节约使用,重复使用。 |
25 |
|
√ |
|
|
|
|
|
|
|
75 |
减少资源消耗,对资源进行再利用是我们缓解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
25 |
|
|
|
√ |
|
|
|
|
|
76 |
垃圾分类、资源同收、物品重复使用等是人们对资源进行再利用的主要方式。 |
25 |
|
|
|
√ |
|
|
|
|
|
77 |
空调取暖不高于20℃,制冷是不低于26℃。 |
26 |
√ |
|
|
|
|
|
|
|
|
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 |
1 糖的变化 |
78 |
物体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而有些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 |
29 |
|
√ |
|
|
|
|
|
|
|
2 铁锈还是铁吗 |
79 |
要鉴别两种物体是不是同一种物质,既需要比较它们的外在特征,如颜色、光泽、结构等,也需要比较它们的内在属性,如导电性、导热性、能否被磁铁吸引等。 |
30 |
|
√ |
|
|
|
|
|
|
|
80 |
铁是一种有光泽的灰白色金属,坚硬而有韧性,不易断裂,能导电,能够被磁铁吸引。铁锈是红棕色的混合物,铁锈片比较松脆,容易碎成粉末。铁锈不能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 |
31 |
|
√ |
|
|
|
|
|
|
|
3 怎样防止铁生锈 |
81 |
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铁生锈后不仅会失去铁的特性,也会变得不再坚固耐用。 |
33 |
|
√ |
|
|
|
|
|
|
|
82 |
铁锈是铁在空气中的氧气、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混合物。所以,只要保持干燥或者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就能防止铁生锈。 |
33 |
|
√ |
|
|
|
|
|
|
|
83 |
常见的防锈方法有:涂油防锈、喷漆防锈、电镀防锈 |
33 |
|
|
|
√ |
|
|
|
|
|
4 空气的成分 |
84 |
铁生锈是铁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氧化现象。 |
34 |
|
√ |
|
|
|
|
|
|
|
85 |
物体燃烧需要氧气,如果没有氧气就会熄灭。 |
34 |
|
√ |
|
|
|
|
|
|
|
86 |
人体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人体中的养分和蜡烛中都含碳元素,碳元素被氧化后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
35 |
|
√ |
|
|
|
|
|
|
|
87 |
很多不含碳的物质也能被氧化,不过氧化后的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 |
35 |
|
√ |
|
|
|
|
|
|
|
88 |
动物呼吸、物体燃烧、铁生锈都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 |
35 |
|
√ |
|
|
|
|
|
|
|
89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一定时间内地球上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基本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叫碳中和。 |
35 |
|
√ |
|
|
|
|
|
|
|
90 |
化学家拉瓦锡 |
35 |
√ |
|
|
|
|
|
|
|
|
91 |
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另外还有1%的其他多种气体,而其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3%。 |
35 |
√ |
|
|
|
|
|
|
|
探究 |
92 |
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 |
36 |
√ |
|
|
|
|
√ |
|
|
93 |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36 |
√ |
|
|
|
|
√ |
|
|
第四单元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 |
1 日新月异的人类生活 |
94 |
以互联网为主题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
38 |
√ |
|
|
|
|
√ |
|
|
|
2 科技产品与环境污染 |
95 |
科技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
40 |
|
√ |
|
|
|
√ |
|
|
|
96 |
塑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成本低等优点。 |
40 |
|
√ |
|
|
|
|
|
|
|
97 |
废旧塑料制品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
40 |
|
√ |
|
|
|
|
|
|
|
98 |
塑料对海洋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大量海洋动物的生存。 |
40 |
|
√ |
|
|
|
|
|
|
|
99 |
某些科技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当使用也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
41 |
|
√ |
|
|
|
|
|
√ |
|
3 人类发展与生态危机 |
100 |
科技产品的不当使用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生态危机。 |
42 |
|
√ |
|
|
|
|
|
√ |
|
101 |
盲目开垦土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植物生存。 |
42 |
√ |
|
|
|
|
√ |
|
|
|
102 |
乱砍滥伐会让生物失去栖息地。 |
42 |
√ |
|
|
|
|
√ |
|
|
|
103 |
公路网影响动物迁徙。 |
42 |
√ |
|
|
|
|
√ |
|
|
|
104 |
亚马孙雨林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千米,是全世平最大的热带雨林,大约占全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 |
42 |
√ |
|
|
|
|
√ |
|
|
|
105 |
亚马孙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十分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的减少不仅影响到当地动物的生存,也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快…… |
42 |
√ |
|
|
|
|
√ |
|
|
|
106 |
生物资源是人类发展必需的资源。科学家估计,在人类大肆捕措、盲目开荒、砍伐森林等活动的影响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据估计,1990-2020年间,由于砍伐热带雨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近年来,全世界酌两栖动物物种有超过三分之一面临灭绝威胁。大量物种的灭绝将引发多米诺效应,并最终导致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消亡。 |
42 |
|
√ |
|
|
|
√ |
|
|
|
107 |
人类发展中各种不合理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各种不良影响,并引起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失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
43 |
√ |
|
|
|
|
√ |
|
|
|
4 要发展还是要生存 |
108 |
既要寻求发展,又要保护环境。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
45 |
|
√ |
|
|
|
√ |
|
|
|
5 可持续发展 |
109 |
可持续发展要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
46 |
|
√ |
|
|
|
√ |
|
|
|
110 |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
47 |
|
√ |
|
|
|
√ |
|
|
|
111 |
人和自然环境以及动植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关系。 |
48 |
|
√ |
|
|
|
√ |
|
|
|
112 |
可持续发展关键是消耗与再生的平衡。 |
48 |
√ |
|
|
|
|
√ |
|
|
|
第五单元 科技制作大比拼 |
1 创意 |
113 |
从作品的创新型、实用性、可行性等方面对创意进行评价。 |
51 |
√ |
|
|
|
|
|
|
|
|
2 设计 |
114 |
动力系统分为风扇式螺旋桨、水下螺旋桨以及风力帆等。 |
52 |
√ |
|
|
|
|
|
|
|
|
115 |
双体船不仅承重量大,而且稳定性强。 |
53 |
√ |
|
|
|
|
|
|
|
|
3 制作 |
116 |
严格按照图纸标明的尺寸、结构、形状及其他要求来完成制作。 |
54 |
√ |
|
|
|
|
|
|
|
|
117 |
使用胶水枪,不仅牢固,还能防水。 |
55 |
|
|
|
|
|
|
|
|
|
118 |
为了参加科技制作大比拼,小组合作制作一块作品展板,图文并茂地介绍设计意图、功能、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制作过程,还要特别介绍一下有哪些独特的创意和优点。 |
55 |
√ |
|
|
|
|
|
|
|
|
4 科技制作大比拼 |
119 |
补给舰由舰体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等构成。 |
56 |
√ |
|
|
|
|
|
|
|
|
120 |
“二氧化碳感应智能风扇”能测二氧化碳浓度,主要由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模块几个系统组成。 |
57 |
|
|
|
|
|
|
|
|
|
121 |
把执行模块换成继电器就能控制各种各样的用电器。 |
57 |
|
|
|
|
|
|
|
|
|
122 |
温度传感器(恒温系统)、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报警器)、土壤湿度传感器(自动喷灌系统) |
57 |
√ |
|
|
|
|
|
|
|
|
反思单元 科学成果交流会 |
反思单元 科学成果交流会 |
123 |
研究报告要有标题、作者,还要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还可以加上研究的创新点以及对将来研究的展望…… |
58 |
√ |
|
|
|
|
|
|
|
|
124 |
调查报告也要有标题、作者,以及调查的背景、目的、方法、过程、结果,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
58 |
√ |
|
|
|
|
|
|
|
|
125 |
科学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是科学家展示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 |
59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