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
章节 |
序号 |
知识点 |
页码 |
检测目标 |
题型 |
典型题目 |
识记 |
理解 |
掌握 |
运用 |
填空 |
选择 |
判断 |
探究 |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
1 |
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
1 |
√ |
|
|
|
|
|
|
|
|
2 |
假设要有依据 |
2 |
|
√ |
|
|
|
|
|
|
|
3 |
选择一个假设,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假设 |
2 |
|
√ |
|
|
|
|
|
|
|
4 |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
2 |
|
√ |
|
|
|
|
|
|
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它吹掉。 |
第一单元 小小气象员 |
1 测量气温 |
5 |
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
5 |
|
√ |
|
|
|
|
|
|
|
6 |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
5 |
|
√ |
|
|
|
|
|
|
|
7 |
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
6 |
|
|
√ |
|
|
|
|
|
|
8 |
人体的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
6 |
|
|
√ |
|
|
|
|
|
|
9 |
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
6 |
|
|
√ |
|
|
|
|
|
|
2 辨认风向 |
10 |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
7 |
|
|
√ |
|
|
|
|
|
|
11 |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7 |
|
|
√ |
|
|
|
|
|
|
12 |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
7 |
|
|
√ |
|
|
|
|
|
|
13 |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
8 |
√ |
|
|
|
|
|
|
|
|
14 |
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风向观测结果。 |
8 |
√ |
|
|
|
|
|
|
|
|
3 判断风力大小 |
15 |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大小。 |
9 |
√ |
|
|
|
|
|
|
|
|
16 |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0级,最大17级。 |
9 |
|
√ |
|
|
|
|
|
|
|
17 |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
9 |
|
|
√ |
|
|
|
|
|
|
18 |
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
9 |
√ |
|
|
|
|
|
|
|
|
19 |
风力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拂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小树随风摇。6级举伞有困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
9 |
√ |
|
|
|
|
|
|
|
|
4 云量和降水量 |
20 |
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做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用圆代表天空,将圆平均分成10份,其中晴的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
11 |
√ |
|
|
|
|
|
|
|
|
21 |
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渗透、蒸发、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降雨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
12 |
√ |
|
|
|
|
|
|
|
|
22 |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9.9毫米,中雨10~24.9毫米,大雨25~49.9毫米,暴雨50~99.9毫米,大暴雨100~249.9毫米,特大暴雨大于等于250毫米。 |
12 |
|
√ |
|
|
|
|
|
|
|
23 |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
12 |
√ |
|
|
|
|
|
|
|
|
24 |
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降水量。 |
12 |
√ |
|
|
|
|
|
|
|
|
25 |
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雨量时,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记录,每天测量完要倒掉雨量器中的水。 |
12 |
√ |
|
|
|
|
|
|
|
|
5 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
26 |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做一份《气象科普小报》,向同学们宣传气象的有关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时应注意: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版面要生动活泼;还要配一些图片,这样更加直观。 |
13 |
√ |
|
|
|
|
|
|
|
|
27 |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今天的天气是小雨转阴天。 |
13 |
|
√ |
|
|
|
|
|
|
|
28 |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13 |
√ |
|
|
|
|
|
|
|
|
29 |
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暴雨导致的洪涝能冲毁或淹没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使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
14 |
√ |
|
|
|
|
|
|
|
|
30 |
暴雨、洪涝来临时的危险区域:(1)危房里与危房周围。(2)危墙与高墙旁边。(3)洪水淹没的窨井口。(4)电线杆与高压线塔周围。(5)地下商场、地下通道等地势低洼处。 |
14 |
√ |
|
|
|
|
|
|
|
|
31 |
暴雨来临前的防范措施:(1)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2)暴雨来临前,低洼地区的居民应在房屋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3)市政和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
14 |
√ |
|
|
|
|
|
|
|
|
第二单元 动物的特征 |
1 动物的繁殖 |
32 |
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妈妈产出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的孵化。随后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
16 |
|
√ |
|
|
|
|
|
|
|
33 |
鸡和猫头鹰都是先产卵,再孵化。小狗和小猫都是再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生出来的。 |
17 |
√ |
|
|
|
|
|
|
|
|
34 |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生出来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
17 |
√ |
|
|
|
|
|
|
|
|
2 鸟类的特征 |
35 |
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做鸟类。 |
19 |
√ |
|
|
|
|
|
|
|
|
3 动物的分类 |
36 |
我们根据动物的特征给它们分类。我们常见的动物有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类等。 |
20 |
|
|
|
√ |
|
|
|
|
|
37 |
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颈、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
21 |
|
|
√ |
|
|
|
|
|
|
38 |
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腮呼吸,靠鳍游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
21 |
|
|
√ |
|
|
|
|
|
|
39 |
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
21 |
|
|
√ |
|
|
|
|
|
|
4 动物的一生 |
40 |
鸽子的一生经历了卵、孵化、生长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等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鸽子的生命过程。 |
22 |
|
|
√ |
|
|
|
|
|
|
41 |
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23 |
|
|
√ |
|
|
|
|
|
|
42 |
金鱼的一生经历了卵、仔鱼、稚鱼、幼鱼、成鱼等阶段。 |
23 |
√ |
|
|
|
|
|
|
|
|
43 |
人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直至衰亡的生命过程。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 |
23 |
√ |
|
|
|
|
|
|
|
|
44 |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成熟的动物能够繁殖下一代。 |
23 |
|
|
√ |
|
|
|
|
|
|
5 珍稀动物 |
45 |
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山区的竹林中。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和缅甸。 |
24 |
|
|
√ |
|
|
|
|
|
|
46 |
通过建立保护区、人工繁殖、加强宣传和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等方式保护珍惜动物。 |
24 |
|
|
√ |
|
|
|
|
|
|
第三单元 溶解的秘密 |
1 不一样的溶解 |
47 |
少量的高锰酸钾、白糖、小苏打都能在水中溶解。 |
27 |
√ |
|
|
|
|
|
|
|
|
48 |
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药匙取放。高锰酸钾溶液也不能直接接触。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后,液体颜色变紫了。 |
27 |
√ |
|
|
|
|
|
|
|
|
49 |
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的分布到水中。有的物质溶解的快,有的溶解的慢。 |
27 |
√ |
|
|
|
|
|
|
|
|
2 溶解与搅拌 |
50 |
猜想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 |
29 |
√ |
|
|
|
|
|
|
|
|
51 |
制定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的实验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
29 |
|
|
|
√ |
|
|
|
|
|
52 |
实验证明,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 |
29 |
√ |
|
|
|
|
|
|
|
|
3 溶解与加热 |
53 |
升高水温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
32 |
√ |
|
|
|
|
|
|
|
|
54 |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进行探究,体验创新的乐趣。 |
32 |
√ |
|
|
|
|
|
|
|
|
4 溶解的多与少 |
55 |
在20℃时,100毫升的水可以溶解36克食盐,204克白糖,74克味精,9.6克小苏打。 |
34 |
√ |
|
|
|
|
|
|
|
|
56 |
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
34 |
√ |
|
|
|
|
|
|
|
|
57 |
在探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中,我们需要的材料有:水、10克装食盐、烧杯、玻璃棒、量筒。 |
34 |
√ |
|
|
|
|
|
|
|
|
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 |
1 空气占据空间 |
58 |
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道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 |
37 |
√ |
|
|
|
|
|
|
|
|
59 |
装糖果的塑料袋子鼓鼓的,因为里面除了糖果,还有空气。 |
37 |
√ |
|
|
|
|
|
|
|
|
60 |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
37 |
√ |
|
|
|
|
|
|
|
|
61 |
做实验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
37 |
√ |
|
|
|
|
|
|
|
|
2 会上升的热空气 |
62 |
通过“热气球”、“孔明灯”、“转动的纸蛇”、“放飞塑料袋”这些实验现象中我们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
39 |
√ |
|
|
|
|
|
|
|
|
63 |
使用蜡烛时,请注意安全,防止烧伤自己和他人。 |
39 |
|
√ |
|
|
|
|
|
|
|
64 |
在“放飞塑料袋”实验中,注意不要让电吹风的高温部分靠近手和塑料袋。 |
39 |
|
√ |
|
|
|
|
|
|
|
3 空气的流动 |
65 |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下方;晾衣服应该放在暖气片的上方。 |
40 |
|
√ |
|
|
|
|
|
|
|
66 |
制冷空调放在室内墙壁上方,暖气片放在墙壁下方。 |
40 |
|
√ |
|
|
|
|
|
|
|
67 |
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冷空气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
40 |
|
√ |
|
|
|
|
|
|
|
68 |
再用装置模拟一间房子的实验中,蜡烛相当于房间里的暖气片。 |
40 |
√ |
|
|
|
|
|
|
|
|
69 |
炉子下方的风门开的大一些,流进炉子里的冷空气就多一些,炉子里的火也就会旺一些。 |
40 |
√ |
|
|
|
|
|
|
|
|
4 大自然里的风 |
70 |
大自然里,我们能观察到空气流动的现象。 |
42 |
√ |
|
|
|
|
|
|
|
|
71 |
春天,杨树飞絮,风能把飞絮吹到很远的地方。 |
42 |
√ |
|
|
|
|
|
|
|
|
72 |
大自然里的空气流动主要和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受热不均有关。大自然中的风形成原因: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的地方空气向上升,冷的地方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
42 |
√ |
|
|
|
|
|
|
|
|
73 |
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
42 |
√ |
|
|
|
|
|
|
|
|
5 我们来制造风 |
74 |
人们有时需要利用工具制造出风来做一些事情。 |
44 |
√ |
|
|
|
|
|
|
|
|
75 |
风能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45 |
√ |
|
|
|
|
|
|
|
|
76 |
在缺燃料、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利用风力发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
45 |
√ |
|
|
|
|
|
|
|
|
77 |
风的好处:炎热的夏天,风给我们送来凉爽;风吹干衣服;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风力发电等。 |
45 |
√ |
|
|
|
|
|
|
|
|
78 |
风的坏处:冬天使我们更加寒冷;大海上的风能掀翻船只;大风使农作物倒伏、树木折断、果树落花落果;龙卷风、台风破坏房屋、毁坏树木。 |
45 |
√ |
|
|
|
|
|
|
|
|
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 |
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79 |
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
48 |
√ |
|
|
|
|
|
|
|
|
80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48 |
√ |
|
|
|
|
|
|
|
|
81 |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
48 |
√ |
|
|
|
|
|
|
|
|
2 声音的传播 |
82 |
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
49 |
√ |
|
|
|
|
|
|
|
|
83 |
声音可以在不同物质中传播。 |
50 |
√ |
|
|
|
|
|
|
|
|
84 |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
50 |
|
|
√ |
|
|
|
|
|
|
3 声音的高低变化 |
85 |
声音的高低和节奏的变化形成了音乐的旋律。 |
51 |
|
|
√ |
|
|
|
|
|
|
86 |
琴弦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
51 |
|
|
√ |
|
|
|
|
|
|
87 |
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
52 |
|
|
√ |
|
|
|
|
|
|
4 声音的强弱变化 |
88 |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
54 |
|
|
√ |
|
|
|
|
|
|
89 |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
54 |
|
|
√ |
|
|
|
|
|
|
90 |
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噪音。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噪声过强甚至会危害健康。 |
54 |
|
|
√ |
|
|
|
|
|
|
91 |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当音量超过60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音量高到一定程度时会损伤听力。 |
54 |
|
|
√ |
|
|
|
|
|
|
92 |
保护听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 |
54 |
√ |
|
|
|
|
|
|
|
|
5 自制乐器 |
93 |
吉他由琴码、琴箱、琴颈、琴头和琴弦构成。 |
55 |
√ |
|
|
|
|
|
|
|
|
94 |
使用剪刀、美工刀等工具要注意安全。 |
55 |
√ |
|
|
|
|
|
|
|
|
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
反思单元 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
95 |
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会认真观察,如观察当地的动植物,采集当地的矿石、化石和动植物标本,采访当地的居民,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
57 |
√ |
|
|
|
|
|
|
|
|
96 |
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论。 |
59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