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级上册双向细目表

单元 章节 序号 知识点 页码 检测目标 题型 典型题目
识记 理解 掌握 运用 填空 选择 判断 探究
准备单元 蒸发的快慢 准备单元 蒸发的快慢 1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一种古老的制盐方法,至今仍被广泛沿用。 1
2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科学研究往往都是从(猜想)开始的。 2
3 猜想要大胆,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
4 温度(高),水就蒸发的快。 2
5 有风时,水就蒸发得(快)。 2
6 把水(摊开)时,水蒸发的快。 2
7 进行温度高低和水蒸发快慢实验时,改变的是(温度的高低),不变的条件是(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 2
8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的越快。 3
第一单元 冰激凌冷藏箱 1 热传递 9 我们提出的最好可以(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等方法来研究。 5
10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6
2 热的传递方式 11 热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传热方式叫做(热辐射)。 7
12 热辐射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质),例如太阳在传递热的时候就可以穿越真空到达地球。 7
13 冬天烤火是(热辐射)。 7
14 热在水中是通过上下循环、(相对流动)的方式传递的。 8
15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就会上升,而周围的冷空气比热空气的密度大,就会流动过来补充,然后受热后再上升,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对流)。 8
16 水和空气都是可以流动的物体,所以(热对流)也是热在水中的主要传递方式。 8
17 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8
18 保温是指阻止(热)在物体间传递。 8
19 要想保温效果好,就必须有效阻止(热传递)。 8
3 材料与保温 20 物体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10
21 热的良导体有:(铜)、(铜)等金属。 10
22 热的不良导体有:(空气)、(木头)、(塑料)。 10
23 冰糕箱上裹上棉被能让冰块(融化变慢)。 10
24 棉被里的棉絮疏松多孔,里面有许多不流动的空气,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裹着棉被的冰块温度(上升比较慢)。 10
25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像铜铁铝这样导热性好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10
26 热的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散热的场合),而热的不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保温的场合)。 10
27 人们常用(“导热系数”)来描述物质的导热性。 10
4 结构与保温 28 双层玻璃窗的隔热效果(比较好)。 11
29 单层玻璃由于内外表面温差较大,加上玻璃内外的空气都可以对流,热传导速度比较快。双层玻璃每层玻璃内外表面的(温差相对减小),加上采用合适的间隔可以有效防止(夹层中空气的对流),(静止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保温效果大大增加。 12
30 相同材料做成的(双层结构)比(单层结构)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保温效果好)。 12
5 制作冷藏箱 31 冰箱外包装能防止(热辐射)。 13
32 不同物体传递热的(速度不一样)。 13
33 设计保温物体从以下方面考虑:(热传导)、(材料的导热性)、(物体的颜色)这些因素对保温效果的影响。 13
34 密封条可以减少箱内和箱外的(气体交换)。 13
第二单元 人体司令部 1 感官、大脑与认知 35 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17
36 大脑分为(左右大脑)两部分。 17
37 脊髓在背部中央的(脊柱)里,与(大脑)相连。 17
38 从脑和脊髓发出很多(神经),遍布(全身各处)。 17
39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 17
40 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受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17
41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振动,刺激(耳蜗)的(听觉神经细胞)产生(听觉信号)。听觉信号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形成了听觉。 17
42 物体的气味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内的(嗅觉细胞)产生嗅觉信号,嗅觉信号沿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 17
43 食物刺激到舌头上的味蕾时,味蕾就产生了(味觉信号)。味觉信号沿着味觉神经传至大脑,这时人就感受到了物体的味道。 17
44 人体皮肤上有很多感受器,触摸物体时会感受到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了触觉。 17
45 大脑把不同的(感官结果)综合起来。 17
46 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神经系统)。 17
47 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产生(视觉信号),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17
48 人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看到物体),在隔音的环境中不易(察觉到外面的动静)。 18
49 从小失明的人,大脑里不会有(纸币的样子)。 18
2 保护感官 50 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队事物的认知都会是(不全面的)。 19
3 人体司令部 51 当我们听到蚊子的声音时,大脑根据接收到信息后作出决定,并向手臂发出命令,手臂接收到(命令)后做出拍蚊子的动作。 22
52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大脑经过(思考和决策),会支配我们克服苦难,坚持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意志的体现。 23
53 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基础)。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24
54 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学习。 24
55 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24
56 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 24
4 脑的保健 57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任务)。 25
第三单元 健康成长 1 我们的健康体检表 58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比较数据,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数据绘制在适当的(统计图中),如柱状图、折线图或条形图。 29
59 女生一般从(8~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30
60 男生一般从(10~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30
61 青春期人的(身高)、(体重)会快速增长。 30
62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能给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0
2 生活习惯与健康 63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31
64 饮食、运动及睡眠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32
65 偏食可能导致(营养失衡)、代谢失调,从而产生各种疾病。 32
66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两方面。 33
67 健康生活包括——(重要因素):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健身运动、讲究卫生;(心理健康):心态调节、压力管理。 33
3 生活环境与健康 68 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噪声、雾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影响(人体健康)。 35
69 生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水源、光线、土地、野生动植物等。 35
70 光污染是(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之外的另一种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光污染会引起头痛、疲劳,损伤眼睛,增加压力和焦虑,对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36
4 我是小小安全员 71 交通事故、拥挤踩踏、故意伤害、食物中毒、动物侵害、火灾、溺水、触电、台风、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一些意外、危险和灾难也会直接危及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37
72 三角巾包扎 38
73 警报求救、敲击求救、电话求救、呼喊求救 38
第四单元 地壳 1 火山喷发 74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地球外壳。地壳的厚度不均匀,有的70千多米,有的只有1.5千米。 42
75 地球的表层是(岩石圈),(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42
76 岩浆发源于(软流层)。 42
77 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或者地壳某处变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42
2 地球的结构 78 地震产生时,(地震波)会传到四面八方。 43
79 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44
80 (地壳)是(地球外部)的一层坚硬外壳,平均厚度35千米。 44
81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一共厚约2900千米。 44
82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厚度约为3400千米。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44
3 地壳中的岩石 83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46
84 地壳中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但是在地表的岩石中以(沉积岩)为主,占了(75%)。 46
85 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可能变成(变质岩)。 46
4 地壳运动 86 岩石纹理扭曲说明岩石受到了(挤压)。 47
87 地壳运动引起(岩石变形)。 47
88 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48
89 地壳自形成以来就不断的运动着,只是(速度很慢),平时难以察觉。 48
90 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地壳中的岩石会发生断裂从而形成(断层),当断层处的岩石相互(碰撞或摩擦)时,就形成了地震。 48
91 地壳运动造成地壳结构(不均匀),地下的岩浆受到压力就从(地壳的薄弱处)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48
92 高山、平原、盆地、海沟等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8
93 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的运动(成为高山)。 48
5 应对地质灾害 94 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此次地震为里氏8级。 49
第五单元 小小机械师 1 工具的妙用 95 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53
96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54
2 杠杆 97 凡是能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方式来节省我们的力量、方便我们工作的工具和装置统称为(机械)。 55
98 跷跷板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叫(杠杆)。 55
99 杠杆上有三个点,起支撑作用的固定点叫(支点),自己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 55
100 杠杆都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着(支撑点转动)。 55
101 使用杠杆工作时,如果(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用的动力大小会小于阻力,也就是省力;反之,不省力。 56
3 滑轮 102 旗杆、桅杆顶端的装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滑轮)。 57
103 (滑轮)实际上是一个边缘有槽、可绕轴转动的轮子。 57
104 像旗杆顶端那样被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滑轮叫(定滑轮)。还有的滑轮可以和重物同时移动叫(动滑轮)。 57
105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 58
4 轮轴 106 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59
107 人们在使用轮轴时,有时候在轮上用力(带动轴动),有时候在轴上用力,带动轮一起运动。 59
108 用轮带动轴转动时,轮轴有(省力的)作用。用轴带动轮转动时,轮轴(不省力)。 60
5 斜面 109 倾斜的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 61
110 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 62
反思单元 日心说的先驱 反思单元 日心说的先驱 111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64
112 阿里斯塔克 64
113 验证假设需要(事实证据)。 65
114 科学的假设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