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教学
老师的教学以什么为准?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沾边。应试不见分数,素质不见吹拉弹唱。当然,有的老师会反对,素质不是吹拉弹唱,素质是能力。
嗯!如果素质是能力,学习是不是一种能力?
学习有能力,考试就不行?那这种考试可能不是针对学习的考试。
也许,有时候,素质是一块遮羞布!
其实,素质与学习能力应该互相作用才对。
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以学生能理解的话为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准来观察、引领,而非火星语,否则学生怎么也不会理解,只好死记硬背,这就是应试。如果学生能理解,然后抽象,就应该是素质了。
其实吹拉弹唱是素质也是对的,如果学生真的理解了,就不用24小时想破脑袋还无法理解,这个时候练练别的,学学别的,放松放松脑袋,更能促进下一轮学习时候的大脑清醒。
尤其,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以学生能理解的话为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准来观察、引领,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探究、提问、存疑、求证,我以为这才是素质教育(当然,这只是学习素质,还有其他素质,但不能否认学习素质是素质的一部分)。
但是,现在有的一提素质教育,就否定老师的教学,这是不对的,只能说这个老师的教学手段有待提高。而不能否认老师教学的内容。
还有的把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完全剥离,这种倾向还是比较严重,考试几分无所谓,这其实是一种有害教学,因为学生以后连基本的知识都搞不清楚,吹拉弹唱可能可以谋生,但是无法深究内在,也只是有样学样而已。
还有的认为,课堂上多用现代设备,这——可能对,但不对路,再精美的PPT、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都不能让学生有实际体会,也只是一种老师的自我陶醉体现。
当然,在学吹拉弹唱的时候,也是要观察、思考的,这也是学习能力,可以促进别的学习的提升。
所以,我觉得,看这些问题开阔一点,用根本的一点来思考比较好——独立适应以后的社会:是一个有品德,会思考、会观察、会学习的独立的人。
应试教育之恶可能不在应试,而是占用太多时间——这可能有许多因素:老师讲解不清、学生理解不够——最后,如果学无所成,学生就无法进一步深造,简单点讲就是考不上大学,学生不知以何生存,以何安身立命——学生心焦、家长心焦——推向社会,老师追责。
应试教育如果能让人人都读大学,可能应试教育会大受欢迎!
然后,大学生太多,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嗯!可能也会被否定!——其实归根结底是工作、生存的问题。
所以,教学如果只教1……2……3,肯定是不对的,要让学生即使只学这一点,也能发展他的能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好在自己教科学这门课程,好像都可以锻炼学生。
问题——各种能力都要发展,怎么确定教哪些?
以课本为准。各个知识点都经过考虑后才放在书上的,不教这些教哪些?
正因为要教这些,所以才有双向细目表。
确定双向细目表,才能教学有准头,教学有方向。
但是,在教的时候不要陷入应试之中,考试是重要的,是需要的,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求证,最后理解并运用——我都把这些想透了,还怕那点小测验?
这就是平时的教学要求。
上面把教育和教学好像混在了一起。这是因为我觉得,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平时上课也是搞教育。当然,如果认为教学不是教育,把上面的教育通通换成教学好像应该是可以说得通的。
如有交流,请回主界面留下联系方式,共同讨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共同做好教学工作。
表扬有正气的、肯学的学生,而其他的横眉冷对,因为无自省的一旦对他们好就会得脸,以后肯定越来越管,从而导致管不了。
认真教、严管教、鼓励抄——高分秘笈
百分冲刺的听写是必不可少的。
百分冲刺:听、写、读、背、抄——听写、默写、背诵(在组长那里背)、读(早自习)、抄(改正听写和默写)
习题集
纸卷多套练习
学生自己出题
听写用重点的句子随机抽(错了罚写2遍)
默写指定句子(错了罚写3遍,满分可以出教师自由玩耍)
听写和默写的分数老师都要检查分数,因为学生会乱报分数
教知识和带娃娃的区别——教是严谨的,教娃娃由内容就可以了。